未来五年国内房价会跌得很便宜吗?

肇庆资讯助手1 2018-05-27 12:07:17
用手机看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
中国楼市的多空双方在未来房价涨跌方面,存在着严重的意见分歧。多方认为,尽管各种房地产调控纷纷来袭,但国内居民买房热情是持续高涨,未来国内房价难有下降基础。而看空者却觉得,未来五年内,中国房地产将逐步回归理性,五年之后中国房价会很便宜。

中国楼市的多空双方在未来房价涨跌方面,存在着严重的意见分歧。多方认为,尽管各种房地产调控纷纷来袭,但国内居民买房热情是持续高涨,未来国内房价难有下降基础。而看空者却觉得,未来五年内,中国房地产将逐步回归理性,五年之后中国房价会很便宜。

面对于多空两种不同观点,现在想要买房的人却感到很迷茫,不知道该信谁。其实,从2015年本轮房地产行上涨到现在,全国各城市房价几乎都翻了一番还不止。要说未来国内房价还有能量再大幅度上攻,这恐怕也不太现实。

先来回顾一下本轮房价的上涨经过,总共分为三个阶段:排名前列阶段:2015年至2016年10月止,央行的货币宽松,以及之前楼市的长期低迷,导致炒房者涌向一线城市。较先是由深圳房价开始上涨,然后蔓延至上海、北京、广州,还有部分热点二线城市也在跟涨。

第二阶段:2016年10月至2017年底。在这段时间里,主要是国内的热点二三线城市的房价开始上涨。原因是一线城市受到了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,房价开始进入调整期,于是大量游资跑到了二三线城市去投资买房。目前二三城市去库存问题已经基本解决。

第三阶段:2018年初至今年5月份。之前热点的二三线城市房价涨势开始趋缓。像西南、西北、东北等之前偏冷地区的二三线城市房价又开始出现补涨行情。全国各主要城市的房价都被基本拉升一遍。

值得一提的是,一些二三线城市通过棚改货币化安置、人才引进、选房摇号等手段,来变相给当地的楼市加热,于是很多本来就已经开始回暖的二三线城市楼市,又开始重燃激情,大量购房需求纷纷涌入。在本轮房地产行情结束前,全民炒房热潮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。

于是,到了五一节之后,住建部先后约谈了12家前期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,表达了中央政府希望去杠杆、去投机、控风险的决心,同时要对未来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负责人采取问题制。

现在有观点认为,本轮房地产行情在最后亢奋后,将会在下半年逐步会降温,持续了三年多的房地产上涨行情将终结。未来房价会在5年后变得很便宜。

不过,我们认为,房价在去投机化之后,一定会回归居住属住,也就是说,房价要与当地居民的收入相挂钩。又鉴于这些年来国内物价在涨,居民收入水平也在同步上涨,所以希望一线城市房价再跌回十多年前,也不切合实际。未来一线城市房价会跌到当地居民平均年收入的15-20倍,而二三线城市房价是当地居民年均收入的10-15倍。

举个例子,上海市居民平均年收入8万元左右,如果要买一套近100平方米的房产,房价总值应该在120万至160万之间,也就是说每平方米应该在1.2万元至1.6万元之间,这样的房价区间才比较合理。这是广大一线城市中等收入家庭都能够接受的房价。

可能有人会问,你凭什么认为,未来五年中国房地产会这么便宜呢?排名前列,中央政府提出的“住房不炒”,住建部这次又重申房地产去投机、去杠杆,控风险的决心和意志。这意味着,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,房地产政策将着重打击投机,最终房价将回落到合理区间。

与此同时,银行的房贷利率的逐步升高,目前正逐步离开历史低谷。资料显示,现在中国平均的房贷利率是5.5%,而2014年时国内房贷利率都在7%以上,所以,未来国内房贷利率还有上涨空间,这对于提高抄房者的融资成本,遏制房地产投机有极大的帮助。

第二,5年后是90后买房置业,而对于90后来说,既有买房人口减少,需求不足的原因,也有父辈或祖父辈早已留下多套房产,更有不愿意一辈子做房奴的脾性,所以,90后购房置业愿望,要远比80后要低得多。当房地产去投机化后,购房刚需的比重会越来越小。

第三,虽然房地产税推出的时间又被延迟了,那也不可能一直搁置下去,5年之后房地产税肯定日趋成熟。而房地产税是在住房的保有环节上征税。这就意味着,持有房产的人越多,就要缴纳更多的税赋。未来囤积几十套甚至上百套房产炒房的人将会越来越少。

第四,房地产的保障体系的建立,对高房价会产生分流的作用。现在中央已经要求,加快多主体供应、多渠道保障、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。未来不管是外来定居人口,还是本地刚需,可供居住选项越来越多。人们也并非一定要通过买房这一途径来解决居住问题。

未来五年中国的房价会很便宜吗?当房地产去投机化之后,由当地居民收入来决定房价,届时房价与现在相比,价格肯定更“亲民”。但是,国内各大中城市居民和物价都在上涨,房价再回到十多年前也是不现实。总之,将来房价可使多数人通过多年的努力而圆上购房置业的梦想,这却是肯定的。
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